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逆流青春年代在线阅读 - 第96章 找茬

第96章 找茬

    长辈和晚辈,在华夏民族传统里一直都是滋养和回报的关系。

    这一点毫无疑问是传统美德,所以华夏关系里的亲戚总显得比西方更亲切。

    在华夏,孩子没赚钱的时候,亲切的长辈都会给孩子压腰钱,直到长大了,成家了,赚钱了,然后调转过来,小辈开始回报长辈。

    这是传统,就像自然规律一样,但于玲完全没想到,本就和于跃差不了几岁的她还没怎么照顾这个侄子,他就一下子长大了,开始回馈自己了。

    这样的侄子可真好,多少都不嫌多,有一万个的话坐吃等死就行了。

    …...

    坐大巴回家,于跃大包小包的背了不少东西。

    多少年了?记不清了,总之好久没有回过有妈的家了,都说有妈才有家,于跃深有体会。

    到家的时候,于跃发现爸妈正忙活呢,一个杀鸡,一个烧水。

    于妈见儿子进了院子,赶忙走上去抢过手里的东西,她还以为这都是儿子的脏衣服呢,但一看包装崭新,疑惑道:“买衣服啦?质量好不好啊?可别让人骗了啊!”

    于跃笑道:“放心吧,小姑给参谋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还行!”于妈放心了。

    “来吧,试试。”进了屋,于跃说道。

    “还没试呢?”于妈问。

    于跃笑了一下,故意卖关子道:“当然没试呢,快试试。”

    接着于跃就打开包裹,然后于妈叫道:“这啥衣服啊,好像女式儿的呢?”

    于跃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:“妈,这是给你买的!”

    “啊?”于妈吓了一跳:“给我买的?”

    于爸也擦把手走了进来:“你这孩子,你小姑买你也不拦着点?”

    于跃笑着又拿起另一个包裹,递给老爸道:“不是小姑给买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买的?”于爸反问一句。

    “啊。”于跃点头。

    “啥玩意?你给我俩买衣服干啥?你这败家孩子!”于妈登时脸就一冷。

    “赚钱了吗,给你们买衣服穿啊。”于跃说。

    “你赚钱?”于妈问。

    “对啊,不说了么,老爸张罗我拿钱嘛。”于跃说。

    两口子豁然开朗,于爸直接骂道:“草,那特么是你赚的么,那是你老子我赚的,你拿我钱孝敬我,你也不害臊!”

    说着一伸手:“赚了多少,拿出来。”

    于跃无奈一笑,就知道老爸得要,不是抠,他是不放心自己拿太多钱,生怕胡花乱造了。

    “一万九千多,去了买衣服就这么多了。”于跃说。

    “咋就这点玩意?”于爸觉得自己可没少忙活,不应该这么少。

    “这不是初次合作吗,一开始没见到粮的时候也没把价定的太高,来年就好了,来年继续,你直接跟他们讨价还价,省的我不懂。”于跃说。

    “你特么也不早说,早说我就直接告诉你要多少了。”于爸还有点后悔。

    于妈道:“行了,知足吧你,你连个车都没有,就喊两嗓子的事,两万块钱不少了!”

    于跃心想老妈果然是知足常乐,老爸倒是看得透彻,不过老妈说的也对,这种不投本就回钱的好活实在难得,赚到就不错了。

    于爸当然也只是给于跃上一课,直接拿到两万来块心里其实早就乐开花了。

    尤其听到来年还能搞,心中就更高兴了。

    “要不咱也弄个车?我打听了,现在二手的五六万块钱也能买到。”于爸说。

    于跃闻言一惊,显然老爸这打算已经构思很久了,连价格都打听好了,但他可不能同意,赚多赚少不说,关键天天出去收粮不仅起早贪黑遭罪,关键也危险,只开过拖拉机的他真搞那么大个车,又是在这乡间小路跑,不出事才怪,当然,最主要的是没必要付那份辛苦。

    “爸,不用,他们有车还用咱们张罗啥,再说万一不长久,车钱都挣不回来,就这么干挺好。”于跃道。

    “对,反正儿子都这么大了,再供也就四年呗,饥荒慢慢还呗。”于妈向来保守。

    见老婆孩子都反对,于爸便不再多说。

    “快去看看你爷奶去吧,然后回来吃饭。”于爸说。

    于跃得令便向着叔叔家走去。

    爷爷奶奶一直跟叔叔婶子一家一起生活,虽然没正式归伙,但也没有动弹的打算。

    农村有句老话,老儿子大孙子,老太太命.根子,所以老人大多喜欢小儿子,所以喜欢和小儿子生活在一起,当然,也是照顾小儿子,因为这样俩老人的田地就能给小儿子种了,相比养活老人那点开销,地的产值是足足的。

    “呀,于跃回来啦!”于跃的叔叔看到侄子很高兴。

    “啥时候回来的啊?”不待于跃答复,婶子也客气出声了。

    叔叔喜欢自己,那于跃是心知肚明的,至于婶子,于跃知道,纯客套,外热内冷的类型,斤斤计较,还带着几分骄傲,她父亲是老师,小时候家里条件就不错,比爷爷这个纯农民是高一些的,所以自打进门就一直有点看不起人的样子。

    于跃也不知道一个农村老师的孩子哪来的那么大的骄傲,总爱说些阴阳怪气的话,尤其和母亲,总爱贪点小便宜,用农村话说,拿人当傻大瓜,实际上不过是父母看着叔叔和一家人的面子上不和她计较而已。

    “刚回来。”于跃笑着答应一声,然后去了爷爷奶奶那屋。

    见到大孙子归来,爷爷奶奶都很高兴,把水果拿出不老少,然后关心的问着学业的情况。

    虽然知道大孙子学习不中,但家里人是不会觉得自己孩子在学校瞎混的,还是报以希望。

    于跃也只有在面对爷爷奶奶的时候能装装好学生的样子,说还行,能听懂,就是考试容易马虎。

    这是农村坏学生的专属术语,学习不好不说不好,就说马虎,一力降十会。

    陪爷爷奶奶聊了一会天,于跃便说回家吃饭。

    爷爷奶奶都说在这吃吧,叔叔也热情挽留,但于跃说爸妈在家弄小鸡呢,回家吃。

    这时候婶子来一句:“这孩子,就在这吃得了。”

    一副你咋不听话呢,我们这么挽留。

    于跃笑着说一句不得了,然后回了家。

    婶子家的饭也不是没吃过,但大多都是爷爷奶奶过生日一家人聚聚,否则于跃是很少去的,浑身不自在。

    回到家里,于跃也没忘了遥控指挥苏菲,生怕她落下视频不传,这时候手机还没那么强横的信号,想到网上看看传输成功与否只能用电脑,而于跃家里也没有,所以除非去镇里网吧,否则根本看不到。

    苏菲倒也不厌其烦,每次都趁着于跃提醒聊会天。

    记得以前高中放假总觉得无聊,因为自己喜欢打麻将,可是正在上学,父母也不允许,直到自己工作了才被同意上场,然后在家的日子感觉就欢畅了。

    但这次,即便没地方玩,于跃也不觉得无聊,还当起了跟屁虫,妈妈做饭他就陪着聊天,妈妈洗衣服他就帮着拧干,走哪跟哪,搞得于妈都有点不适应了,但十分开心。

    于爸年底是很忙的,没别的,就是打牌,一天两场,从不跑空。

    不知不觉,年关将近,这天于跃正在家里跟母亲看电视聊天,然后邻居跑过来了,年轻邻居,管于跃父母叫大叔大婶。

    “大婶,我大叔在麻将馆跟人吵吵起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啥?跟谁呀?”于妈急道。

    “跟左老四!”那人道。

    “因为啥啊?”于妈又问。

    于跃急了,还问那些个干啥啊,赶紧去看看,不过他知道母亲是不会去的,毕竟吵吵又不是打起来,农村妇女去那种场合叫嚷会被人笑话。

    “妈,我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于跃说着穿鞋就跑了出去,直奔麻将馆。

    到了麻将馆,只见一群人在那说话呢,父亲显得很气愤,在那破口大骂着,倒是没看到左老四,看样子是被人劝走了。

    见到于跃来了,麻将馆老板说没啥事,就是吵吵几句之类的安抚担心的于跃。

    于跃见一群大人说话,也没出声,就在那听着一群人聊天。

    这一听于跃也明白了,原来是左老四找茬。

    按理说父亲一般和谁都不错,也很少得罪人,但这次还和自己有关。

    左老四是屯子里边收粮的,养了个大车,专门给镇上的老吴家粮库收粮,关系非常不错,算是老吴家狗腿子。

    往年屯子里大多数的粮也都是他帮着卖的,但今年,父亲横插一腿,他收的就少了,利润也少了,所以看父亲很不舒服,就想找茬。

    父亲老实巴交农民一个,但这左老四不是善类。

    镇上粮库老吴家更不是善类,有名的乡村霸主,开粮库,有钱,所以镇上一些个游手好闲的都愿意巴结,你来我往,所以吴家有事这些个欺负老实农民的小混混就帮忙处理,形成了一种利益依附关系。

    所以吴家做事很肆无忌惮,别说平头老百姓,甚至镇里领导和警务所的都得给几分面子。

    这些年,其实镇里边陆陆续续有不少人张罗起粮库,但都被他们给打压下去了,也不靠正常竞争,也不大价格战,就是三天两头找你毛病,甚至都没有几个收粮车敢往别的粮库拉粮,慢慢的也就坚持不下去了。

    所以老吴家几乎垄断了镇里的粮食,一家独大,没人能抗衡。

    当然,也有个别家庭把粮卖到别的地方的,因为老吴家收粮的钱一般都要拖欠一段时间再给,有的人想要现钱,就干脆往远点卖,虽然要自己组织拖拉机运,运费也要消耗一些,但急着用钱也没办法。

    对于这种事情,老吴家自然懒得理会,毕竟跑的是小数目,但这次,于跃老爸可分了不少蛋糕,让老吴家非常不爽,所以左老四这个狗腿子就替主子来找晦气了。

    “特么的他们不给现钱,有给现钱的还不让咱们卖啊?大哥你放心收,来年粮我还卖给你!”一个家伙对着于爸说。

    于爸气道:“草特么的,我看他能咋地,来年我就接着收,你们放心,都现钱,只能比他老吴家高,不带低的。”

    “对,以后都让老于大哥拉,就特么不卖给他们!”一群人硬气的嚷嚷道。

    于跃知道,这些人也不过就是给爸听好话,根本不是为了和老爸占一条线,只是老爸这边确实好,粮价不低,又给现钱,谁不喜欢啊。

    这时候麻将馆老板说话了,劝道:“老于啊,收是收,但你也得加小心啊,别太招惹他们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说,大家都消停了不少,在加刚就是陷人于不义了,毕竟老吴家谁都得罪不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