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2章 种家军之变
没有经历过战争的,永远体会不到战乱的痛苦,尤其是小国,更是艰难无比……渤海需要抵御北边的契丹,又要出兵,支援倭国。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,已经损失了超过一万人,虽然在几个参战国当中,渤海损失最少,但谁让他们的底子最薄,最经不起折腾。 原来的老兵损失了一半,在北线要安排三万人对付契丹,又要抽调民夫,增加水师……整个渤海国内,男丁几乎掏空了。 到了春耕的时候,地里都是大脚的女人,驱赶着牲口,耕田翻地。 也幸亏北方的婆娘身体强壮,和男人差不多,要是江南娇小的女子,三寸金莲,别说耕田了,光是在地里来回走几趟,就要昏过去了。 毫不夸张说,渤海国最值钱的就是男人。 只要不缺手脚,就有一大帮女人盯着,那目光,跟狼也差不多了。 折家军的汉子登陆渤海国之后,立刻就得到了田地,还有女人倒贴,还不止一个! 这帮家伙只觉得到了天堂,别提多美了。 大熊当了十几年的渤海王,也早就不是土鳖了,颇有些王者的味道。他一身的肥肉,腿还有点跛,却精明过人。 战斗之中,大熊尽量抽调女真人和契丹人,让他们去送死,当炮灰,削弱威胁。别人也不是傻瓜,渤海国已经出现了动荡的危险,折家军的到来,让大熊抓到了救命稻草。 他亲自看望士兵,给予最好的待遇。 不说别的,光是睡的棉被就是蓬松的柞蚕丝的,在大宋,哪怕腰缠万贯,都享受不起,这些折家军是非常满意,当即就有2000人,暂时投靠渤海,组成了外籍军团。 而外籍军团的负责人,就是折克柔的兄弟折克行。 其实最初折克行也是反对裁军,反对放弃府州的,但是没有法子,哥哥铁了心,他也无可奈何,但是到了渤海之后, 折克行的态度立刻改变了。 渤海国位于辽东半岛,东边是高丽和倭国,西边是大宋的幽州河北等地,向北,是广阔的辽东。 不但是最好的用兵之地,而且物产丰富。 有质量超过桑蚕的柞蚕,有煤炭,有木材,沿海还有螃蟹、海参、黄花鱼……简直是天赐的福地。 如果折家能在渤海站稳脚跟,开枝散叶,绝对比府州强多了。 刚到渤海没有一个月,折克行就听说有个叫周峰的独眼配军发了财。 这小子抓着过年的时机,买了十船海货给大宋,赚了上万贯,他又包下了一千多亩山林,全都种的是柞树,明年就能大卖蚕丝,听说已经和国内的商人签好了合同,坐地收钱,真是够厉害的。 折家的人也不能落后,圈地圈地,种田种田,打仗打仗……大家都忙活得热火朝廷,不甘落后,全然忘了背井离乡之苦。 折克柔频频得到好消息,也是长出了一口气,心中还有点小得意。 这次折家裁军,分田,向外迁移,看起来特别突然,王洛湘烧了名单,折家的效用就立刻响应,快得不像话,那些老顽固想阻拦也阻拦不了,只能认命。 但实际上,能这么容易吗? 一个传承了几百年的家族了,世代私兵,岂是说撼动就撼动的? 能这么顺利,真正的功臣是折克柔,他曾经在皇家学院读书,和王宁泽是好朋友,也在欧阳修的门下听课。 表面看起来,折克柔是领兵将领,但骨子里,他是个新派的武人。 家族私兵的模式根本不可能长久,晚改革不如早改革,长痛不如短痛……有了这个看法之后,折克柔不断派遣家族子弟,进入武学上课,又主动引进外面的报纸,改变效用士的观念。 若是没有这些提前功课,怎么会外面分田,折家的效用就立刻瓦解? 如果真的这么容易,折家军早就崩溃了。 折克柔这是玩了一手漂亮的浴火重生,凤凰涅槃。没有这样的心机,又岂能坐稳折家之主的位置,又岂能攀上王家的女儿…… 只是折家裁军了,王家裁军了,传统的三大将门,就剩下一个种家了。 种诂、种谔、种诊,这三兄弟面对着艰难的抉择,他们的情况比起折家还要糟糕。 “两位兄长,大势所趋,挡是挡不住的,我看只有主动裁军,这一条路了!”种诊思量着说道。 种诂和种谔也知道兄弟所言不虚,但问题是他们的情况和王家、折家都不同。 “西凉王蓄养效用士不过十多年而已,他们家控制并不严密,效用也不全是私兵,多一半都在替朝廷戍边,而且王家也没有那么复杂的关系……说裁就裁了,而且西凉王也有办法,往西域安排,往渤海安排,还有禁军,还有那么多的产业,回旋余地太多了,我们比不来的!”种诂叹息。 种谔也道:“我们连折家都比不了,折家虽然是鲜卑后裔,但是居住府州,已经几百年,他们和契丹打过,和西夏打过,多年来,是铁板一块,只要上面狠下了心,也就裁掉了,而且还有西凉王的协助,那就更容易了。” 说到了种家,三兄弟都有些为难。 老爷子种世衡创立了种家军,传到现在,也有几十年了。 种家军从一开始,就包括了不少党项人。 李元昊的造反,并不是所有党项人都支持的,甚至有很多人,加入大宋一边,和西夏征战,屡立战功。 种家一直在平衡蕃汉两股力量,做得很辛苦。 所以从外面看,都是种家军,但实际情况,远比想象要复杂。 另外还有一点,就是横山之战,种家军是随着两个钦差出兵的……很显然,种家和王宁安的关系并不是亲密无间,他们中间有裂痕,或者说是俞亮情节吧! 我们种家发达的比你们早,实力也不弱,凭什么王家呼风唤雨,我们就不行! 正因为小小的心结,制约了种家的发展。还有,在横山之战以后,种家收编了许多党项武士,光是山跋子就有三千多人,成为种家手里的王牌。 …… 现在要裁军,要分田,怎么裁?怎么分? 显然,种家军的汉人,肯定主张田都归他们,党项人本来就是招抚的蕃兵,凭什么分田?可党项人也能同意啊,他们替大宋打仗,出生入死,有了好事情,凭什么不分给他们! 党项人又只会放牧,他们肯定想要更多的牧场,光是如何划分,就会让人脑袋炸了;这还不算完,因为以种家在延安府等地的土地,最多能安置10万人,还有10万人,需要朝廷帮忙处理。 折家军因为汉化足够,和汉人几乎没有区别,人数又少,安置起来容易,送到渤海国,也没有问题。 可种家手上的党项兵怎么办? 朝廷不可能信任他们,而且他们也不信任朝廷,要是把他们外调,立刻就会造反作乱! “尾大不掉啊!” 种诂脸色难堪,“别说外调了,就算分田,朝廷都不能答应,最多是给点钱,直接遣散。” “那怎么成?” 种诊立刻摇头,“大哥,要是那么一来,咱们手下的效用……还,还不跑到西夏去啊!到时候,咱们,咱们说不清了!” “谁说不是啊!” 这三兄弟,怎么商量,都拿不出办法。 种诊思量再三,才说道:“咱们情况特殊,我看还是要去找西凉王,让他帮忙拿个主意。” 种谔却不同意,“三弟,这时候去找西凉王,不等于把刀塞给了他,咱们可就成了砧板上的肉了。” “二哥,那你还有别的主意吗?现在文官可都动起来了,折家也裁了,咱们不裁,光是言官就能把咱们撕碎了……这刀子宁可交给西凉王,也别落到文官手里啊!” 种家历来和文官不和,当年种世衡死了,种诂就差点没有继承老爹的位置,他们是心有余悸。 沉默了好半晌,种诂才缓缓道:“老三说的有道理,就让老三去拜会王爷吧!不管怎么说,王爷还是个大局为重的人,他不会太过难为我们!” 大哥做了决定,种诊立刻动身。 只是种家兄弟忽略了一件事情,消息传得速度永远比人快,还没等种诊见到王宁安,种家军内部就流言四起。 有人兴奋着想要土地,跑到田里,自己就擅自划界。 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,只要是耕种十年以上,佃户直接变地主,许多汉人效用士都倍感鼓舞。 但与此同时,那些党项的效用,却人心惶惶,乱成了一团。 有人说他们和汉人一样,也能分到田地;有人说你可拉倒吧,怎么可能一样,就算给你田,你会耕种吗? 有人嚷嚷着要牧场,可牧场有限,而且养殖绵羊,出售羊毛,那么赚钱,怎么能把好处让给外人? 就在一团乱麻的时候,另一种更险恶的流言出现了,他们说朝廷要解散种家军,但是担心党项人会造反,或者投奔西夏,因此他们决定要坑杀所有党项士兵。 甚至有人还传说,他们看到了山谷里挖了大坑,就是用来埋人的。种种流言,匪夷所思,但是却越传越邪乎,等到种诂和种谔发现的时候,已经晚了……有一队党项骑兵,半夜偷着离开了种家军,向北而去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