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章 三桂利用大夫人
书迷正在阅读:军少的腹黑娇妻、重返1926:出人头地从救洋妞开始、领证后老公竟是隐形富豪、诅咒之船、钦差大人驾到、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、齐天沈秋水乔凌小说龙王出狱、尚书大人易折腰、南乔厉夜寒、我能看见功法契合度
一大早,就有下人给大夫人送消息,说那位小姐半夜来找大少爷了,大夫人暴跳如雷,让人找大少爷问话,但是大少爷彻夜未归,不知道在哪。 去找人的,就是四福。 四福没找到人,倒是打听到了大公子的去向,也好交差,于是她回到院子去找大夫人,在门口,正好遇到了出门去的三桂。 三桂脸上带着狠厉的笑,在跟小丫头交代什么。 四福赶紧躲在回廊的柱子后,就听三桂对丫鬟交代:“我不在的时候,不要让任何人在夫人面前说那女子好话,只能说她下贱要勾引大少爷,听见了没有?!” 丫鬟答应好了,三桂就出去了。 四福看他脚步匆匆,想到了什么。 这三桂,可能要怂恿大夫人杀人灭口。 大夫人在没有出嫁之前,去家庙祈福,赶上他们地界不太平,差点被人掳了去,就是三桂拼了命的护着她,让她从墙后逃走,找到了赶来的家人。 但是三桂却被响马给糟蹋了,还怀了身孕。 按照张家当时的家风,三桂这样的情况,是肯定不会收了,甚至会被处死的,但是大夫人感念三桂的救命之恩,跟父亲一起,瞒着家里人,先是对外宣布三桂死了,把三桂安置下来,后来三桂怀了孽种,也打掉了。 但是其实这一切,都是三桂和外人勾结,想出来的办法,他们本来是想绑架大夫人要钱,后来那些“响马”怕砍头,混乱中大夫人跑了。 三桂的孩子就是大夫人父亲的,当时大夫人的母亲刚生完儿子,风头正盛,老爷不敢认,三桂怕主母知道,只能自己想办法, 她报复大夫人没成,就让大夫人感激她,甚至她话里话外告诉大夫人,说出去会坏名声, 这样有老爷从中斡旋,大夫人有唯父命事从,对三桂信任有加,出嫁的时候瞒着家中长辈,把三桂带在身边,改了名字委以重任,还给三桂找了一个可靠的人嫁了。 四福也是大夫人的陪嫁,她还是自小跟大夫人身边一起长大的,但是这些事情,大夫人都没告诉过她, 是她有一次回老家,遇到了一个酒鬼,那酒鬼曾经是他们大院里的下人,因为犯错被赶出来了,他知道这么秘密,没敢威胁王家人, 四福知道这个消息第一感觉就是应该告诉大夫人事实,三桂这可是背主啊,可是哪曾想,那个酒鬼第二天就死了,是喝多喝死的。 这样一个人,他的话可信吗? 自己没有了证人,也不可能乱说话。 四福就一直放在心中, 这还不算,自从那小姐走了之后,四福在伺候大夫人换衣服的时候,又听大夫人说那个小姐留不得,再根据三桂的一些行为举止,四福发现了问题的所在,三桂就是怕这件事泄露出现,所以怂恿大夫人杀人。 大夫人也怕连累自己的名声,还有别的把柄据说也被那小姐看穿了,正在谋划着杀人。 可是凭什么背叛主人的人,能够活的这么好呢?还让主人冒险替她杀人 四福一直替大夫人感到不值。 她掀开大红的棉布帘子,直接进了内室。 屋子里,大夫人已经起床了,她坐在是梳妆台前道:“你可算回来了,这些年,就你梳头好看,你说那帮小蹄子的手怎么就那么笨呢。” 四福洗了手之后帮大夫人梳头,一边梳头还要给小丫鬟们求情。 直到大夫人提到了沈唯卿:“大少爷是不是去找那个小贱人了?” 四福一回头,正好看见那个丫鬟在盯着她,欲言又止的样子。 四福道:“没有,大少爷去找五爷了,五爷一晚上没回来呢,不是找那个小姐。” 大夫人哼道:“淌这淌浑水,我可是听说,老五在外面找了个雏,管迟珍儿要钱是为了安置那个雏,人家不回来,是躺在温柔乡里快活呢,真是傻瓜!” 四福道:“谁说不是呢,五夫人总是维护五爷,她自己是不信五爷外面有女人的。” “所以说是傻瓜!” 就在这时,那丫鬟走过来帮忙选朱钗,道:“但是奴婢守门的婆子说,昨晚那小姐真的来找大公子了,还引来一窝蜂的男人,跟大公子吵架呢,估计是想让人知道她很有魅力。” 大夫人的脸立即变得铁青,哼了声:“小骚货,稍后我就让她好看!” 四福好不容易帮忙压下去的火气,全都白费了,她用警告的目光深深的打量了一眼丫鬟,那丫鬟却没事人一样的,继续讨好大夫人。 …… …… 山不算很高,但是延绵百里,很有气势, 走大约一个时辰,路过一处平坦的草坪,再往上,有个山洞,小姐找到山洞就不走了。 她坐在来喝水,然后开始找柴火,看那样子,要占山为王,李一心想,不可能真的因为驴生气了吧?! 书生走过去问道:“怎么不走了?天都阴了。” 是啊,趁着天阴还没下雨,应该继续前行,然后找个村长休息才对,不然下雨了什么时候能走出去啊。 李光尘反问书生:“你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吗?!” 书生讨好的道:“我又不是小姐那么英明神武能掐会算,我就是靠脸吃饭的书生而已。” 李一看着老头满脸的褶子很费解,到底是谁给他的勇气让他这样说话。 李光尘也不知道书生说的是不是真的,但是这个美人在自己面前装小奶狗,还是挺让人舒服的…… 现在不行,长的太丑了, 她指着外面道:“看见那边坡了吗?!” 那是距离很远很远的地方,李一摇头,书生眉间含着担心:“落凤坡!”